产品列表 / products
地埋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制作步骤与要点
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制作涉及设计、预制、运输、安装及调试等多个环节,具体流程和要点如下:
需求分析:根据泵站的使用需求和技术要求,进行详细设计,包括一体化雨污水预制泵站的规模、结构、材料等因素,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。例如,根据流量需求确定泵站筒体规格,如直径2500mm、高度6000mm等参数。
抗浮设计: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,需采用无底板抗浮设计,或通过混凝土环形圈回填等方式增强抗浮能力。例如,一体化雨污水预制泵站底板上部采用1.0米厚C20混凝土环形圈回填,外直径6米,内直径与预制泵站井筒外直径一致。
筒体制作:
手糊成型:使用玻璃纤维方格布、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树脂等材料,通过刷树脂、贴毡的重复操作完成内衬层和结构层的制作。
喷射成型:利用气动喷枪将玻璃纤维喷射纱与树脂混合后喷涂到模具表面,完成筒体内衬层制作。
缠绕成型:采用电脑控制的缠绕设备,使用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直接纱,按设计参数缠绕成型大型容器筒体的结构层。
部件加工:包括一体化预制提升泵站各个部件的制造、加工和组装,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和进度,确保泵站部件的精度和稳定性。
防腐处理:钢管内外除锈达到St3级,内防腐刷红丹环氧防锈漆2遍,外防腐采用三油两布防腐。埋地管道法兰所有固接钢件(螺栓、螺母、垫圈等)采用316L不锈钢,法兰采用聚乙烯套保护。
保护措施:将预制好的玻璃钢一体化泵站部件整体运输到施工现场,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,防止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或变形。
基础施工:
基坑开挖:按设计图纸开挖,并制定开挖方案,密切关注基坑安全。玻璃钢一体化预制泵站泵坑底部必须保持干爽,如有积水需采取降水措施。
基础浇筑: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底板,垫层采用C15混凝土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00KPA时,应用三七灰土夯实。
泵站安装:
定位固定: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泵站部件的组装和安装,确保泵站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。例如,用升降套索将泵站井筒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位置,均匀分配重量到4个吊钩上。
连接管道:与玻璃钢筒体联接的进、出口污水管道待筒体安装到位后再铺设、布置和联接。
回填处理:
材料选择:管道基础至管顶以上40cm回填粗砂,粗砂以上8%灰土回填,压实度不小于93%。泵站基坑回填采用粘土回填,密实度应达到90%以上。
施工要求:回填材料需为鹅卵石或沙子,颗粒最大尺寸不超过32mm,避免使用夯土机等设备在泵罐璧30cm附近作业。
设备调试:完成安装后,进行泵站的调试和运行测试,通过测试检查泵站的运行状态和性能,确保泵站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。
远程监控:可选配手机短信报警系统和SCADA远程监控系统,通过GPRS/GSM无线通讯实现泵站的自动报警及远程控制功能。